教我如何不想她

国庆节了,事惰却要由建军节那天说起。 凌晨,在美国的芳芳发了条微信。7点25,夫人见急忙唤住我。 我要去北海图书馆刚走到门口,急忙回身,撞了墙,又见要与我同行去练琴的夫人,跌坐在椅子上,琴从肩膀上滑落,愣在那了。 又怎能不让人茫然失措? 一位老战士、老军医、我们敬爱的老妈妈辞世了。 […]

四个酱猪肘子送’哥仨‘

北京团聚,共度佳节 之 “三奶奶四个酱猪肘子送’哥仨‘” 12月28日午后,从韫石舅舅家出来,我们如约去拜望三奶奶。 可是,堵车——大堵,豪堵,极堵,纹丝不动的堵——让我们迟到了。 […]

北京团聚,共度佳节 之 “二嫂六千元野猪土鸡宴亲朋”

叫我怎能不感叹? ——先有盛情邀我来京与两兄弟及武弟一家五口相聚、共度双节,再有送我千余美元之时尚服装皮鞋给武弟之一家这个那个,而今又派出四个人、花上六千元、去“北长城以北”山上抓来两头野猪、五只土鸡款待。 ——时值新年。 稍有遗憾,我在房内写文,没能亲往“抓猪”。幸而武弟拍了些当时的片子,一并送上来,与大家分享吧。 于那之中,我们不仅仅能感受到亲切的乡土气息,更能够体会到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亲情! […]

半个馒头的记忆

半个馒头的记忆——写在姐姐的生日-11月29日 11月29日,是姐姐孙青的生日。 总想着在这天写点什么。去年就想写,可那阵儿正忙于驾考——有车,没票,着急——因此错过了。 ——术业有专攻,干事得专心。于是,原谅了自己。 “琴弹序曲”,今年得接上啊。 […]

7/5 朝凤山庄孙家大团聚

(感谢二姑父网上传来的照片) 2015年7月5日又是一个大日子,因为盼望已久的又一孙家聚集,就是今天,就在朝凤山庄。 二哥为此,事前与功叔周密安排,二嫂从长沙提前返京,为吃什么喝什么,费了很多心思。 还是北方饺子加湖南炒菜,最有特色。 三种饺子馅分别是辣椒(二嫂准备),芹菜(青姐准备),韭菜(后来调配的素馅,原不知道我们的五婶是回民)。 […]

7/3 – 7/4 深圳行

7/3 日下午孙军送我们,二哥,姐,李星翰和我去北海福成机场飞往深圳。飞机准点抵达,小荧和海宝在那里迎接我们。又为我们安排了旅馆。安顿后,我们在就近的一家北方饺子馆就餐。很开心。 次日早晨,小荧又特别安排了公司的车辆,载我们一起去见我们的大哥大嫂。哥哥还是很健谈,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很开心。大嫂身体不错,精神状态也好。和我在五年前见到的时候没有区别。 哥哥在和晚辈们比力气。 离开后在机场的路上,小荧和庞邦又宴请我们。 […]

6/30 – 7/3 北海之旅

30日冯建民送我们去长沙荷花机场。 二哥和我在飞机上。 下午1点到达北海,三哥三嫂来接我们。第一次看到三哥坐在驾驶座位上。 接风宴选用三哥亲自调制的养身佳酿。 3分钟视频 […]

不能不说的话

三月十四日,天空阴暗,气温突降,初春的寒冷,还有些冻手冻脚,大家穿戴着过冬的衣帽,安静肃穆地在温泉公墓,最后送别徐大哥——骨灰安葬。这最后的送别,让每一位亲朋好友,再一次陷入悲痛之中。看着徐大哥平静微笑的照片,勾起人们的无限惋惜和怀念。徐大哥的学养和人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五哥孙征厚代表亲属,读了怀念徐大哥的文章:“不能不说的话”。徐大哥生前学友李国栋,代表同窗们献上:“送学民兄”。徐大哥的姐姐伤心欲绝,哭着扑到墓前,欲挽留住突然离开的弟弟。松林在呜咽,天公也悲戚,大家默默致哀,送上一程再一程。为表对徐大哥的怀念,特将孙征厚和李国栋的文章附录于后。                                                  不 能 不 […]

渥太华七人行 (2015.1.13-15)

2015年1月13日至15日间,趁来访多伦多,参加孙小婷婚礼之际,七位‘年轻人’(+400多岁)利用二天时间驾车旅游渥太华。 我和二哥换着开车,众人开着玩笑,一路畅快。 最精彩的段子,是二哥的调侃:当众人瞌睡片刻有余,我在开车他陪我聊天,怕我发困。谁知他突然间劝我一句:‘困了就眯一会儿,别挺着’。顿时全车人精神振作,又是一阵有说有笑。 仅此贴上几张照片,以便将来有个回忆。 当天下午抵达渥太华。 […]

关于徐学民大哥的祭文和诗词

这是徐大哥生前挚友李国栋,在送别时,怀着悲痛的心情,朗读的祭文: 呜呼学民,学冠同侪,民本是修,是谓“学”是谓“民”尔;徐徐而来,正如沐清风;奈何匆匆离去,无乃乎去之疾,去之速,去之神哉。呜呼学民。 徐之,学民。君之身——“躬耕不辍”,君之心——“一路朝天”。家境贫寒先天失养;政务繁冗渐染沉疴,从无一丝闲暇,唯笃光阴不废。事业、理想、气概、风范,事事求实,处处唯美。不肯、不能、不会迁就自己,你的脚上踏着的是风火轮,无人能劝更无人能挡啊。无私奉献,践尔心田。 徐之,学民。“扬帆总不收”的“天地一孤舟”,早该息肩释负,慢慢地细品人生?所谓“拙且笨”乃君自谦,十三岁时的诗作就一鸣惊人,不是吗。诗词歌赋、书画篆刻,集百艺于一身,化心血成佳制;厚积薄发——“厚积堂”在,妙手织锦——“妙锦斋”存,睹物思人,情何以堪。 痛哉学民,自君病恹,聚少离多,几拟造访,惜难成行。窃盼指日康健,围炉夜话,痛哉不能够; […]

一段往事,一世情缘(之二)

《之一》留下了一个伏笔——“北京的公园多了去了,韫石舅舅为什么一定要带我去这一座公园呢?”——《之二》自然应开门见山,给予照应。 1976年11月那个星期天的午后,韫石舅舅见了我兴致勃勃:走,我带你去陶然亭公园转转! (上图为我跟韫石舅舅在公园石阶上留影。摄于1976年11月。细瞧瞧,韫石舅舅比我朴素,他穿着建设装,我呢,中山装——吊篼的——呵呵,出差上海南京时想着回程要到北京走亲戚新买的。) 韫石舅舅的话音刚落,我的脑子里就出现了一大串北京公园的名字: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地坛公园……随即,心里犯了嘀咕:北京的公园多了去了,韫石舅舅为什么一定要带我去这一座公园呢?可是,又不便问。——韫石舅舅给我的最初印象是严肃的,话语不多的,笑容很少的。现在想,那其实是多么正常啊,耸人听闻的“文革”刚刚随着“四人帮”的被捕而宣告结束,这才是一个多月前的事,可是十年的折腾摧残浩劫给人们的伤痛还在,十年的压抑让人们习惯了也只能够如此这般。哪看得到听得到畅所欲言、笑逐颜开?葛崇兰大姨和葛崇娴三姨在一起说“‘四五’天安门广场事件”,未曾开口还回头“警惕地”看了看我。——于是,就一直没问。十年过去了 ,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过去了……直到2013年,我为北京装饰装潢设计师杜达惠写人物小传的时候才恍然…… […]

一段往事,一世情缘(之一)

静夜,夫人在床上用ipad看微信忽然喊起来,“二哥找见韫石舅舅了”,我在窗前电脑上浏览QQ空间,惊喜得嚷道:“是嘛——太好啦!” 说来,这都是8月28号的事了。 这些年一直很内疚,二姨奶二姨爷(韫石舅舅的父母)对我那么好我却没能在最后送他们一程。怨自己不能保持经常联系,总以为自己能常能去北京去了就会去看望他们,谁想从集团宣传部调入民管部当头头就身不由己了。忙碌中再听到两位老人家的消息时他们已经与世长辞了。我搬到北京之后,几年前,与同样怀着感恩与愧疚之情的二哥孙溪专门去景山后街碾子胡同17号找过韫石舅舅(以为找到他这个当爸爸的就会知道更多二姨奶二姨爷的事,找到他也就会找到他的女儿在北京邮政局工作的大虹。大虹曾经在二哥公司资金链欲断的危难之时鼎力相助)。遗憾,没有找见。韫石舅舅在(父母)过世后已搬离。尽管我们磨破嘴皮,新居者(或许是当年住在西偏房的老居者)也不肯告诉我们韫石舅舅的电话或新住址,我们表示理解,遂恳请她把我们的电话记下来转告韫石舅舅。她勉强同意。我们满心欢喜地回去以为韫石舅舅得知会……然而,一两年、三四年……过去了,到如今也鸟无音讯。想来,那新(老)居者并未转告,自食前言。 微信上一幅照片,一段文字,弄湿了眼眶。 (图一:韫石舅舅(左)和二哥孙奚。韫石舅舅已经89岁了。眼睛有些看不清东西了。还念叨着我什么时候回北京呢。自然,我回去一定要去看望他老人家。网摘了一段有关韫石舅舅的文字;“1947年暑假,北大学生在北平地下党的支持下成立了北大民间歌舞社,通过舞蹈活动团结进步学生,加强各校社团的联系和团结,促进北平学生运动的开展。……党组织选派卜超凡、文琪、张群玉、常韫石、李学信等几位党员组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

祝福……代功叔发三奶奶93岁照

功叔来信,让我将三奶奶照片传至亲情家园。 片子照得真好! 也得说,三奶奶本身就带劲儿,慈祥,宽和,福态…… 由此方得知,三奶奶已过93岁生日。 衷心祝福她老人家—— […]

悄悄流失的岁月(D)- 二月二

  “今天二月二,龙抬头。”礼拜天的祈祷后,唐饶有兴致地说。 “好,龙抬头要剃(剪)头。一会儿剪剪头。”我感叹道:“说起来,要感谢知青生活啊,让我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剪头。”话刚出口,突然觉得:好像爸爸的生日到了? 想着马上查一查,同时心里在念叨:为什么做儿女的,总是能记住自己的生日而记不住(或记不准)父母的生日呢? 转念想,可我们又为什么总是能记住父母的忌日呢? […]

为<"别梦依稀咒逝川,故人三十六年前"–写在爸爸的忌日>再说几句话

写下<别>文一周了,看过的人一定注意到一个问题:文中讲到"往事并不如烟"。当时,写下这句话还没太留意,写完了,全文发上来了才注意到前一篇文章<孙家老大再进京>中讲"往事如烟",那么,此与彼—-岂不会让人觉得相悖了吗?可转念,觉得各位一定会区分与理解"如烟"与"并不如烟"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的。因此也就放上来不管了。 今,忽又觉得还是应该加点解说,否则还是容易引起歧义,产生误解。 我体会:"如烟"多是讲像烟一样飘渺,朦胧,容易消散。在回忆往事的时候用,意在唤起人们的追思,怀想,使人们更加珍视亲情友情爱情,珍惜于每个人来说都十分宝贵的时光和当下的生活,因为一切都不会再来,一切都将成为如烟往事…….这是非常客观的;而"并不如烟"则加入了较浓重的主观色彩,在回忆往事的时候用,意在强调某人某事与其的记忆不会像烟云一样朦胧,飘渺,易于消散。因为记忆深刻。二者是不同层面的,确是殊途同归的。 有部美国电影,译制名为<往事如烟>。还有一本回忆录,名为<往事并不如烟>,其意我想都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 <往事并不如烟>是反右时期著名的钦定的"章罗反党联盟"中的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写的。因为通读过此书,因为爸爸也是民主党派同在反右鸣放中挨整文革中的第一个罪名就是漏网大右派,而对"往事并不如烟"一句记忆尤为深刻,行文时也就信笔而就了。 […]

孙家老大再进京(四)何日君再来

哥哥临走前一天(6月1日),昌平朝凤山庄庄主(戏说)曹董事长、我的岳母在昌平田园居饭店设宴两桌,招待哥哥,庆祝他七十大寿,并为他饯行。我岳母一贯都是这样雍容大度,一个好心人、热心人。 那天我儿子孙小桥一家三口和我的亲家夫妇,公司员工代表,董事长的妹妹(李军的姨妈)、赵小东夫妇、李力、小田母女俩共二十余人出席。 哥哥的忘年交、华世通在社院办公时期结交的好朋友赵小东。 最可惜那天忘了拍照片,留下永久的遗憾。还好小莹用手机摄下了李星翰为大伯切生日蛋糕的场面。 【插入视频,待小莹寄出的光盘】 […]

孙家老大再进京(三)叔,姑,侄聚会

哥哥这次进京还急着要见三十多年未见的英叔、功叔和五叔,以及小时离开灵境胡同后再未谋面的大姑和二姑。 终于见到两位姑姑和五婶。她们都关心哥哥的劳保和医疗,不断地询问。 英叔曾到长春惠民路家去看过爸爸妈妈,哥哥记得很清楚。 还那么健谈,只是不知道人家能不能听懂他的话,还好有小莹做“翻译”。 英婶拿出老照片,叫哥哥辨认。 […]

孙家老大再进京(二)喜会三奶奶

这次来京的重头戏是见三奶奶。对此哥哥想了很久,之前他跟我说,我的腿跪不下了呀!可见三奶奶开门时,哥哥还是要给老人家磕头,只是被三奶奶及时扶了起来。 哥哥见了三奶奶既亲切又激动。我看到哥哥眼睛里泛着少见的泪花(虽然他曾跟我说,中风闹的,已经哭不出眼泪了)。 哥哥眼里泛着泪花。 三奶奶抓住哥哥的手舍不得放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奶奶与孙子比手大小。 […]

孙家老大再进京(一)往事如烟

孙溪 经过近一年多的安排和等待,在女儿孙小莹的陪同下,哥哥终于今年5月29日登上了深圳飞往北京的飞机。 从老孙家这一支儿上说,哥哥孙刚自然是孙家老大。进北京对老大哥哥来说,太小菜了,可以说有无数次了。文革期间一趟一趟出差进京,往家里带去了多少稀有的挂面、猪肉,给爸爸妈妈带去了多少欣喜,给吃不饱饭的弟妹带去了多少欢乐!我上人大研究生后,家里又是哥哥第一个去学校看我,当时我老在想,“哥哥咋这么有本事呢?”以后骑车到灵境胡同寻找老宅,到前门大栅栏让英叔安排住宿,碾子胡同帮二姨奶二姨爷买蜂窝煤,不知多少次到石油部出差,带着通化的厂长通过我的安排到机械部见何部长,按东北人讲话,哥哥进北京就像“趟平道一样”,别提有多少回了。爸爸妈妈骨灰迁到北京金山陵园后,每逢清明哥哥必然进京给老人扫墓。不管社会、孙家发生了多少事情和变化,哥哥与北京这块土地有着不解之缘,北京毕竟是他的老家呀,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可这次哥哥进北京有点不同。一是他得了中风后遗症,上北京可不像以前那么方便了;二是孙家老宅的长辈们都非常惦记要见灵境胡同小时候那个淘气的“小刚”,哥哥也早有这个愿望。为此,孙军、孙武、孙李和我策划了好久,最后在小莹的配合下终于成行。 往事如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