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掠影

~~~沙家浜掠影~~~

 

沙家浜?

没错,就是鼎鼎大名的革命样板戏当中的那个“沙家浜”。
一听说要去沙家浜,哈哈,那些耳熟能详的京剧唱词儿就劈哩啪嚓往出蹦,尽管那都是40多年前的事了——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我虽然留学在东洋,沙家浜毕竟是故乡,这春来茶馆,我毫无印象……”

    “哄走了东洋兵,我才出缸。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这天,我们一行四人由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乘2号线地铁一路向西来到上海虹桥机场,在等到一位神秘客人后,与其一同坐上二嫂好友陈总派来的中客车,一路向北,两小时后抵达了苏州……

还得说二哥有头脑,公司十几号人去上海哪像在北京,分头驾车,一踩油门,走人,可出行问题他早考虑好了,住处就安排在离上海地铁二号线南京西路站不足150米远的海港酒店,一头连着工作地点——上海新国展中心,一头连着京沪高铁起终点——虹桥车站,也是虹桥机场站(这点比北京强,一个地铁站连着火车站和机场,一左一右,还不用出站,太方便了!)住处恰在中间——参展,抵沪离沪都方便,购物就更便当了,守着商业街——南京路。跟他多少次出门,有体会了:他安排的事,你只有踏实、放心、顺当,呵呵,跟着借光!

这是二哥二嫂我们一行4人在虹桥机场站等候神秘客人飞来上海时,在机场航站楼“永和大王”等候午餐时的留影。小伙子是北京华世通公司员工卢严斐,这次被留在了沙家浜(阳澄湖),因为公司在那有合作项目。

我又在哪呢?呵呵,他们都看着我呢!

===

哈,飞机到达,神秘客人原来是江泽民的妹妹——一位白发苍苍、七旬开外、戴着眼镜、很和善的老妇人!再瞧,好些随行者都熟——8月慕田峪水长城那次在一块儿聚过。同坐一辆中客车的路上,偶尔听她老人家说“我们这些老一辈革命家,还是有姿态的,能够从大局出发……”心头一抖:呦,她也是老革命家呐!

从上海虹桥机场出来两小时以后,我们下榻于这座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白金汉爵大酒店”。

===

苏州的街头干净,整洁,月季花开得正艳。

北京似乎没见过如此株形、冠形、硕大的月季!

===

白金汉爵大酒店,外面瞧其貌不扬,进去看金碧辉煌,客房里的奢华让人感觉5星级也不过如此。它还没有被评级呢。
这是我跟卢严斐的房间。您瞧,盥洗室、沐浴室、卫生间玲珑剔透,如厕间的百叶窗让里外依稀可见,沐浴间则全透明,哈哈!如厕马桶完全舍弃卫生纸:温水冲洗、电热烘干——一个字——爽!据说,当年李总理去国外,也有同样感受。

===

晚7点开餐。屏风隔断一推,三间包房就成一个餐厅了。

中间桌,坐着江泽民的妹妹、市委书记、二哥(作为司长)二嫂(作为宋氏家族大陆遗属、活动主办者陈总的老朋友)等重要人物。左侧站立喝酒者(后闹清:红衣者是阳澄湖浅水湾大闸蟹公司老总,白衣者是一位将军)身后就是江泽民的妹妹。没能把镜头直接对着她老人家,想必大家知道原因。

===

好嘛,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阳澄湖大闸蟹上来了!
不好意思,当地人告诉趁热吃,那岂能不听,呵呵,所以杯盘狼藉时,才想起应该拍一张给大伙瞧瞧。

印象中只吃过海蟹,没吃过河蟹、湖蟹,更没吃过鼎鼎大名的阳澄湖大闸蟹,只知道开湖蟹在北京卖到过一千多元一斤!哈哈,还绑着一堆绳子!

实话实说:阳澄湖大闸蟹,是真香啊(呵呵,像北京庆丰包子似的)!吃过它,再吃任何菜肴皆味同嚼蜡!同桌的大闸蟹公司员工用满口的江浙口音告诉我,“所以,大闸蟹一开始都不能上,上了,后面的菜没人吃了!”哦……

===

 

 

 

 

 

 

 

那一晚的菜肴,不厌其豪,不厌其美,不厌其精,让我等叹为观止。左为海参小米油菜粥,右为木瓜银耳莲子大枣羹——味美至极——每人一份。

餐后,漫步至宾馆墙外,就见昏暗灯光摇曳的夜色下停着一溜十多辆三轮车,小衣襟短打扮的一位位车夫或趴在车把上打盹,或凑成一堆在那里走五道,或立在车前张望期待着活计……不由得感慨万千!

===

那等好酒(洋河蓝色经典)微醺,那等舒适大床安卧,一夜无梦。第二天早晨8点,一楼大堂集合,即刻出发,目标——沙家浜!

左侧坐着第一人为国家外交专家、外交学院教授。教授作客中央电视台时,直播信号突然中断,他跟主持人正聊到中东加沙、还是南北朝鲜问题,导播、导演急得手足无措,教授却从容讲起了脍炙人口的“三尺墙”的故事: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
书张英的故事:张英在接家人书信请他以势逼邻居吴氏让出和他张家争执不下的在两家中间的空地,一纸回复传为佳话—— 千里修书只
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三言两语化解了燃眉之急,令所有亲历者连称,“实在是高!”

===

芦苇摇曳,清风拂面。向着苏州市常熟沙家浜去的马路两侧,长满了芦苇,如树墙一样。有人说,这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景观;有人说,天然就这样长着的……谁说得对呢?

===

哦,终于见到了“沙家浜”(尽管是收费站)!

每张脸上都写着兴奋。因为毕竟不常来,因为这赫赫有名。

===

沙家浜已成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全给围了起来,还盖了一个大门楼!这就自然要收费了,门票60元(船票进去单买,100元)。

从“样板戏年代”过来的人,情不自禁要拍个照。

===

有怀旧情愫的人不少。这一位在门里擎着“金色年华–知青文学艺术团”的旗帜,在等待他更多的朋友。

===

“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在沪宁铁路武进东直到上海地区(即江南东路)能否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军六团以江抗名义东进,建立了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根据地,以及澄锡虞、嘉定、青浦根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走进沙家浜旅游风景区,照壁上的鎏金大字直入眼帘。这是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的题词。叶飞当年是”新四军”六团的团长,陈毅手下的一员虎将。他是沙家浜抗日游击根据地创建人。“他”将我们带入了这次红色之旅。

===

我们一行在叶飞题词的照壁前。

===

“积耻填膺丸泥却寇名天下,同仇敌忾苇渚藏兵精义乡。”经过这牌坊,顿时肃然起敬!

应该是后人为先辈竖立的。

===

沙家浜竟也有文昌阁?

尚武且崇文精神可鉴。

===

又是新奇:这里还有“水乡婚育馆”?

那红红大大圆圆的“喜”——真喜兴!

===

想起来,这“春来茶馆”的景致,还真和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第四场“智斗”里的布景一样。呵呵,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谁照谁来的呢?

值得一说的是,江青当年真来过沙家浜。由此说,她推崇革命样板戏,也是非常精心、下了功夫的,也是“亲自变革了梨子滋味”的。

===


木船在芦苇荡中挺进。
船上的每个人大概都在遥想着,当年的抗日军民驾着一叶叶扁舟在这蜿蜒水域与茂密苇林中穿梭,与敌周旋该是怎样的一番情境……那
转角处随时就可能出现敌情。

人们看芦苇、说芦苇、赞芦苇:美食店用芦叶来包粽子……当年新四军被困吃芦根,现在人们保健吃芦根……冬天,芦苇荡里的芦苇全都要割掉(送去造纸),浴火重生,来年会更加茂盛……

===

不时惊扰了芦苇荡中安居乐业的野鸭子。

又一群飞起来,我霍地起身奔向船头,“咔嚓,咔嚓”……同行者兴致勃勃:“没拍下来吧?”“晚了一步,是不是?”放大了拿给各位看官引来赞叹:“嘿,真行!”“噢!拿下来啦!”

遗憾,镜头焦距还是不够。

===

 

太美了!
沙家浜竟也有如此美景?感觉这是徽派建筑,只能是徽南的专利。真是孤陋寡闻啊!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恰巧看到了中央电视台“北纬30度中国行”节目,讲到了徽州,才看出彼此的区别,徽州房子的房脊两头都向上高高翘起,而沙家浜房子的房脊是平的。

图中可见老屋后有后门,有石阶踏埠,由此,后院汲水,前院浇园,又方便出行,真是智慧!自然也让人想到抗战时期,新四军伤病员和老乡们也曾在这老屋后的石阶踏埠上船,下船,运送人员物资,与敌斗争的情景。

===

下船登岛,又见一处“春来茶馆”!

===


噢!还真有七星灶!
只听得阿庆嫂唱(咱们不都会唱么):“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可没想,真有七星灶!——还是这个样!数一数,正是七个灶眼七把壶。好嘛,能供上一个排人喝!

看来,这处“春来茶馆”是“真”的。

===

嚯——忠义救国军司令部——胡传魁、胡司令就职的地方!

只是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为了开发旅游,硬从别地儿(整体)迁移过来的。

===

为他们夫妻拍一张。

===

念叨着,“上平安桥者得平安,今生平安,来生平安,生生平安”,再拍一张。

有人说,站在桥上看不到水中倒影,可分明已经看到。呵呵,那就让照片说话吧!

===

疑似周庄。疑似同里。疑似绍兴。

===

沙家浜的小街上,店铺林立,啥都有!

===

处处皆学问!
沙家浜小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店名曰:爊鸡店。何为爊(ao,一声)鸡?一只只上好柴鸡穿于铁条之上、悬于(巨大容器盛装着的)美味老汤之中烹煮,至熟,谓之爊鸡。

爊鸡店内置酒桌三五张。哈哈,三五家眷、三五驴友,水乡一游,饥肠辘辘,坐下来小酌一杯(镇上老酒坊酿制的70度老酒),品味品味百年美味,那真是美哉!妙哉!

瞧里面那一桌。

===

竟然还有卖武大郎炊饼的?

正准备看看货色,同行教授一句玩笑让“武大郎”窘态百生:“你武大郎不在山东卖炊饼跑江苏来卖啦?”

===

“苏常熟,天下足。这是从北宋开始就有的说法。沙家浜地处苏常水陆枢纽之地……”——小巧的博物馆将这里的历史娓娓道来。

===

唱一段“芦荡火种,鱼水情深。”

六位姑娘一唱二十年,唱成了大嫂,唱成了阿婆……

===

“朝霞映在阳澄湖上……”高扬的唱腔突然响起,郭建光在船头巍然屹立,远远而来,新四军给老乡运粮食来啦!

在“芦荡剧场”看实景剧,是来沙家浜必要观赏的项目。

===

一会儿,眼前就出现了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第四场“智斗”的场景……接下来,老乡将郭建光和新四军伤员藏了起来,阿庆嫂一人与敌周旋……再后来,鬼子包围了这里,汽艇、机帆船在水中穿梭荡起波涛汹涌……以致新四军反包围,与敌激烈交战,爆炸阵阵,火光冲天,霹雳闪电(现代科技手段大显身手),好不震撼……

呵呵,整个一现代版《沙家浜》!

===

沙家浜到处都有桂树,农历八月,正是桂花飘香时。那一路走着,那一路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让人忍不住还要再上前去看一看,闻一闻。

===

不少人边走边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飘呀飘起来……”

这一天,方从教授口中得知:这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的歌曲的作者,竟然是中共党史上鼎鼎大名的左倾机会主
义头子王明的妹妹!

===

这天午餐,在阳澄湖畔贵宾楼餐厅又食阳澄湖大闸蟹。每人两只,一公一母,在这里吃蟹都是如此。

闻过则喜:吃大闸蟹就那样直接白嘴儿吃,什么都不蘸,那才叫鲜,那才叫原汁原味——想着昨晚人家的告诫,再次品味——实在是美妙!可一会,胃里寒凉之意渐浓。恰在这时,服务员端来刚熬好之热气腾腾红糖姜汁,一人一盅。听人劝——吃饱饭——赶紧趁热饮来,哇,真叫一个舒坦!——时刻左右于江总书记妹妹身边的将军夫人告诉制作的——太“慧”了!

午饭后,不做停留,直奔养蟹基地。

===

高速路在水面上凌空飞架,哈哈,汪洋变通途!
小鸭子在水塘里游弋嬉戏,呵呵,悠哉复悠哉!

真是江南水乡啊!

===

嚯,这是一座养鸭场!

===

不巧,那边修路,无法绕道去蟹塘、无法从源头了解阳澄湖大闸蟹了。

也好,来养蟹公司操作工场看看它们从家园出来的命运。

===

哦,干干净净的大池子里,吸着氧气,游来游去,倒也自在!

可是,这些横行霸道的小家伙,生命周期只有一年(销售期,可维系半年)。所以,能长到半斤重就很了不得了。可那年竟出现了一只八两重的大家伙,被封蟹王,说是后来给到这参观的江总书记吃了。

===

江南一带、包括上海,市场上(火车站)满哪都在卖阳澄湖大闸蟹,可怎么区别是不是真的阳澄湖大闸蟹呢?这里的专家讲——要想辨认,就八个字——青背,白肚,金毛,茸鳌。因此,阳澄湖大闸蟹也称“中华茸毛蟹”。

瞧,这大家伙,八只爪上的毛是金色的;鳌(两只大钳子)上生有两团厚厚的茸毛,脊背呈亮亮的青色,翻过来看肚子则白白净净。

===

仿佛是为了突出展现阳澄湖大闸蟹的“白肚”,还要再用钢丝刷子一只只刷刷肚子。

===

绑扎螃蟹,那叫一个快,捏住,绳子缠一圈,咬住一绳头——拽着绳那头唰唰唰——横着、竖着一缠——两绳头交会一系,齐了!

一位绑蟹工,忙时一天就睡两三个小时。但,回报相当可观:如活急,早6点出货,2、3点钟被找来,干到6点(快手一小时能绑500只螃蟹,绑一只0.3元)不到三小时,可挣150元。一天可以挣6、7百元。可觉得她们的劳动强度也挺大。一般每天,要从她们手里绑扎出去一万多斤螃蟹。

陪同人员介绍:阳澄湖的百姓很富裕,生活很悠闲: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早上打渔捉蟹泡在水里,晚上喝酒饮茶被水泡着)!

===

整装待发、个个“戴”着“身份证”。

===

大闸蟹,临“出门”都要戴上“身份证”——椭圆的一个牌儿——掐在最粗壮的一只鳌上。

===

我们一行人的合影。

中间红衣老者就是前总书记江泽民的妹妹。她平常是坐轮椅的。其实她能走,走得也挺好,但是她说她要省着使用膝盖骨膜。大伙琢磨着是不是人老了都要这样,她说的可能还真有道理。

别小瞧,这群人里又是将军,又是教授,又是老总,又是市委书记,又是厅局长……

===

很感慨,活动尚未结束,大家还前呼后拥围着“中心”转呢,二嫂却在为她的员工忙叨着……

“蟹公司”老总安排下属,要以最快速度绑出10斤阳澄湖大闸蟹,装入四个箱子,一定要让二嫂二哥和我乘上5点钟那一列返回上海的高铁……

===

 

 

 

 

 

 

 

 

 

 

 

 

 

 

一个半小时以后,10斤换了新装的阳澄湖大闸蟹,摆上了上海海港酒店餐厅的餐桌上。

===

老总的一片心思,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沙家浜阳澄湖人民都舍不得吃,二百多块钱一斤呢),那还客气什么?上手吧!

哈哈,眨眼之时,三个大盘子,空啦!

===

回顾短暂而难忘的沙家浜之旅,脑海中总是浮现出这幅图景——那巨石上镌刻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的确,生活在当下的幸福之中的人们应该珍记:当年发生在这里的中国军民抗击日寇、洗雪国耻的革命斗争故事。

===

Posted in 近期文章 Posts.

7 Comments

  1. 感谢李弟对使用“新方法”的提示!
    此文可谓一波三折:先在QQ空间编辑,因为速度较快,以为走个捷径,然后再粘贴过来,结果这里不接受。近日又难有整块时间处理,因此,前后费了很多工夫。想着再用你跟王风云再次推荐的“新方法”试试,可是,前期已用“老方法”制作完成,转过来还要费一番周折……呵呵,最后新鞋没穿上还是走老路了!

    • 嘿!跟陆佳一的词儿一合,一副好对联啊!
      去了国外二十多年的理工科人,汉语表达依然如此精当,文采洋溢,了得!
      哈哈,突然觉得,将“老了筋看”是否也可换做“老也筋看”?“也”对“不”在词性上怎样呢?

  2. 三叔文采真好。楼上的评论员们文采也真好。
    ps:看到这张照片“我们一行在叶飞题词的照壁前”爸爸的侧脸,发现俺们家大壮的嘴可真像他爷爷~~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