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青向我祝贺生日的电话中,我对她说,我们楼上的小胖妞(贵阳来的17、8岁的女孩儿)很可爱,见了我总是甜甜地叫我“孙伯伯”,看我提着东西她就会紧几步走上来说:“孙伯伯,要不要我帮你啊?”每逢这时,我都会想到余伯母。在今天这个日子就更会想到余伯母了。
那时候,妈妈教我认院子里的人,尊敬的称呼他们吴伯母(吴凤恰的妈妈)、郭伯母(郭立宇志宏佳宜的妈妈)、王婶(王德波涛的妈妈)……这些人当中,让我记忆最深、叫得最亲的就是余伯母。为什么呢?
因为妈妈同时告诉我:我是余伯母接生的。
只是这短短的一句话,余伯母就成了我心目中最了不起、最有功劳的人。我的印象跟妈妈对她的敬重有直接的关系。妈妈见了余伯母比见了别人谁都客气,总是要多说上几句,还经常讲些感谢的话。是啊,妈妈生养我们兄弟姐妹这么多,当中我、孙武、孙李都是她亲手接生的。——她一次次保证了母子平安,由此有了我们的幸福人生。日常,余伯母对妈妈对我们家也是多有关照和施让。余伯母看我们跟看别的孩子的眼神都不同,是那种特别在意、特别慈爱、特别关切的,现在想着,心,都有一钟要融化了的感觉。这么多年多去了,还是忘不了她的形象,圆而稍大的脸上,浅浅地印着一些雀斑,总是带着慈蔼和善的笑容,她和妈妈一样,总爱系一条白色的纱巾,很好看,这也许是那时候的一种时尚。
我对孙青说,我之所以对余伯母印象深,还因为挨饿那些年,每逢春节,余伯母都会给我们送糖块儿来,一个牛皮纸口袋,里面花花绿绿的,硬糖居多,间或有一些我最爱吃的“高粱饴”、“大虾酥”,还有当时很少见的奶糖。就是在平常,余伯母也会给我们送些水果什么的。
妈妈每次都是再三地感谢:你看看,这些孩子,总让您惦记!
余伯母这时候就会说:孩子们长得多好,多懂事啊,老远的,就余伯母余伯母地叫着,还帮我拎菜,拿东西……
那时,感觉余伯母特别心疼妈妈似的,听她跟妈妈说过,唉,你带着这么多孩子,个个都带得这么好,真不容易!
孙青听我讲了这些感叹:这些事我怎么不记得了呢!
我想说——我多有幸啊,那些感人的话感人的事都让我听着了、经历了!——但没说。心想着别再加剧她的遗憾了。再说了,她不是余伯母接生的。
现在,听楼上小胖妞唤我,我似乎能体会到当年余伯母听到我召唤她时的感受了,她的心里一定是甜滋滋、喜滋滋的,更何况,召唤她的是她亲手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孩子啊!我想,余伯母一定还有另一种欣慰。因为余伯伯当时扣着“反党发社会主义大右派”的帽子呢,沉重的大帽子也压在余伯母的心上啊,因此她在人前是抬不起头来的,是笑不出声来的,她在吉大校医院埋头工作着,带着无比沉重的负担,唯有回到家、回到院子里,见到我们这些她亲手接生的对她格外亲昵的孩子,见到妈妈那些得到过她的拯救、抚慰而感恩于她的人,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真挚的尊重和无限的感激的时候,她的内心才有了温暖,有了阳光……
情感需要出口,爱意需要表达,得到需要回馈,于是……
由此及彼,见到小胖妞我也有了这样的比照。一代一代,也许就是这样。
接受是快乐的。
付出也是快乐的。
对余伯母印象深还有一个原因,她有一个学习非常好、非常有礼貌的儿子余理华。妈妈还让我们向他学习。余理华应该长二哥孙奚几岁。1978年,他跟孙奚一样参加了“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招考,在所有(那一片?)考生中他的英语成绩最好,第一名(第二名就是孙奚,两人相差了近40分呢!
写到这,终于想起余伯母的名字——李宝环,是因为耳边响起了妈妈跟王婶唠嗑的声音:李宝环……
到网上看看去?
嘿,真看见了余伯母的名字——李宝环!虽然,是在介绍余伯伯的文字中,却也令人兴奋。
说到这,感到很歉疚,“文革”中,见余伯伯挨斗被逼跪在三条腿的板凳上,“呼嗵”一下摔倒,我甚至没有产生特别的怜悯和同情……嗨,可那时,我们知道什么啊!
摘一点文字以告慰余伯母、余伯伯吧:
1939年1月,余瑞璜到了昆明。在这里,他度过了艰苦的抗战时期。那时,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们生活都非常艰苦,他家靠着夫人李宝环女士经常为人家接 生补贴一些收入,才得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那么,余伯母(李宝环)又是怎么到长春的呢?
请看这一段文字:
1952年,余瑞璜根据国家要在东北建立一所新的综合性大学的需要,离开了居住和工作过多年的清华园,来到长春筹建东北人民大学(后改名吉林大学) 物理系。……正是在余瑞璜以及霍秉权、郑建宣、朱光亚、吴式枢、苟清泉等以及全系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到1957年吉林大学物理系已在国内颇有声望。1957 年他在政治上遭受灾难,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却将精力完全集中到科学研究工作上去,开始进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二项重大的科研项目的研究。1952年 以 后任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
哦,余伯母余伯伯的经历,好多地方跟爸爸妈妈一样!
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余瑞璜亲自参加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
在清华人编撰的“清华人的夫人家属”的文字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李廷耀的大女儿李宝环,助产士。丈夫余瑞璜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子物理学家 、杨振宁的导师
李宝环的小儿子余理华,1970年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 因父亲余瑞璜为右派的影响,只能在靖宇县当教师和从事其他的粗重工作,他跟父亲学习物理, 自修成才。改革开放后以出国留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到美国念硕士,后跟随杨振宁学习,现在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在自由激光领域卓有成就。
将来,一定要把我的这些记忆讲给小胖妞听一听。
峰回路转,再用几张图片说说生日吧——
生日植树,蛮有意义的嘛。
早——“长寿鱼”代“长寿面”。
午——小餐馆里吃大餐。
夫人发微信如是说。——趣味,高妙!
晚——夕阳海滩大排档。
“风景这边独好”。
有人见了照片说:夕阳、海滩、晚宴……多么富有诗意!
是啊,“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荷尔德林)。
小车小车,乐乐呵呵!
小车
2015年4月20日于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