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日,收获不小。
节前便血严重,节日期间有所缓解,夫人唐马上说要去逛逛。
“上哪?”我心知肚明,明知故问!
“请你游船啊!”她兴高采烈,正儿八经。
哈哈,我早知道她在网上搞了“团购”要请我游船,此前已有“一麻一辣”、“韩国烧烤”等,让我一次次大饱口福,这次,我自然还得“帮她还愿”啦!
我们出行,低碳环保,首选公交。
出门就坐上了由通州运乔家园至北京站的668路。到了北京站,再接着坐什么可要选择了。反正目的地,北京展览馆后湖“皇家码头”。
“坐地铁吧,速度快。”我建议,脑子里想着乘地铁2号环线,西直门站下,前行一点就到了。
“过节,急什么。坐公交,不还能看风景嘛!”唐反驳。
老话讲,“人家请客,你要听喝。”我立刻说,“好好好。”
在北京站口西,我们坐上了至动物园的103路电车(终点动物园站下,也是前行一点就到了)。这边是始发站,我们轻松地在车尾前数第二排挨窗落了座。刚经历了长时间站着等车和那一通暴晒的煎熬,这会儿窗子大开,凉风徐徐,真是舒服,畅快!可这算不了什么,接下来的“畅快”可是始料不及,大大的了……
车,让人感到很舒服地轻轻颠簸着一路向西,向北,窗外各色各样的景物扑面而来,接踵而至……这下,思绪可不老实了,随着一路边光的景物转换,随着“起步停车、起步停车”而悠悠然地“逛荡”起来……
“台基厂”,“北京市委”……哦,曾经在北京市委的大窗台上睡过一宿呢!那是1966年8月,13岁,参加红卫兵大串联,虽说祖居北京却是第一次来北京,北京的红卫兵接待站设在这,等着办手续这一夜,就如对虾安卧在了大窗台上,心想:吉林省委书记吴德刚调来任北京市委书记,也不说管管东北老乡,哈哈!第二天,我们给分到了左家庄,睡觉盖的全是抄“地主老财”家来的绫罗绸缎的被子。那时总理讲,绝不能慢待了毛主席的客人。7天后回到长春,傻眼了:走之前在东朝阳路口看抄家的那一幕就发生在了我的家里……
到“王府井”了!哦,“工艺美术大楼”……哈,自幼喜爱美术,入队就当上了少先大队宣传委员,戴上了三道杠,每次出板报都要画 “小虎子”“小豆子”——两个光头“红领巾”——我们学习的榜样。呵呵,后来每次出差到北京,都要逛逛“工美”欣赏工艺美术品……哦,“亨得利钟表店”,那次出差,一大早就来排队给岳父修表来的。有点献殷勤?说不准。反正老爷子对我是太好了,认识夫人唐之前,他老人家就在化建驻京办事处、隔着下铺的老朋友给上铺的我“敬烟”——大中华的呢!
哦,快到“灯市西口”了。我知道,王府井路口到灯市西口这一段,过去称“八面槽”。为啥叫“八面槽”?二姨奶(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唐宋明清书录编排)告诉我:在明朝,这条街中间有一个八面形饮牲口的石槽。1976年,二姨奶已年逾7旬,腿脚不很灵便了,打那儿起,我每次出差来,她都要“拜托我”:“小军啊,帮我到‘八面槽’去买点‘素什锦’。” 她跟二姨爷特爱吃素什锦店做的各式各样的豆制品。当然,我去天津排大队给他们买回来的“狗不理包子”,他们也特爱吃!说起二姨奶对我的好,让生在北京长到8岁才离开的大哥孙冈都嫉妒:“二姨奶怎么能对你那么好呢?每次去都请你喝二锅头,还弄那么多小菜,一次也没那么招待过我。”二姨奶的儿子常运石舅舅(在邮电科学院)外语极棒,那一天带我去陶然亭公园,途中遇一四川老头抽那种有一米五长的烟袋锅引得老外无比惊奇,吚哩哇啦地说,大家都愣着不知所云,运石舅舅一张口,就给我震住了——那外语讲得——呱呱叫,让老外的大拇指都快竖到天上去了!围观者更是惊叹不已!那是什么年代啊!我与他的女儿陈红也很熟,陈红(曾在邮电储蓄部门)后来还帮了二哥孙溪的大忙呢!孙溪在人大读研的时候,也时常来二姨奶这,帮着灌灌煤气罐什么的。二姨奶自然也要款待他了。这对工资低粮不够的他肯定可以“‘小’块朵颐”一场了!二姨奶她老人家的那一个个小碟,让你也“大块”不了,呵呵!
到“首都剧场”(北京人艺)了,三姨葛崇娴和三姨夫于民曾在这工作,我还到那间硕大的办公室找过时任党委书记的三姨夫。三姨特漂亮,曾是著名演员,后来得了种奇怪的病,怕光,得常吃三种红色食品——大红枣、红小豆、花生米——的皮儿。76年来北京,他们把(在我眼里异常珍贵的)海鸥单反照相机借给了我。可后来二姨奶说,“你把照相机弄坏了,他们说,都伤筋动骨啦!”可至今,我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机会说……
转眼到了“报房胡同”。大姨葛崇兰曾住在报房胡同69号外交部大院,她那时在对外文委工作,大姨夫袁定亚在外交部(从苏联使馆归来)。他们家是半地下的一层,后来的外交部长乔冠华与他们同住一栋楼,在三层。1976年刚刚打倒四人帮,我从上海南京出差回来到北京,四姨把我领到她家住了小一个月,受到热情款待(期间,我还去西山八大处看望了在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的葛林舅舅。舅妈在战友文工团,极漂亮,常去中南海给首长跳舞)。哈哈,得答谢大姨啊,于是我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背来了一个精致的“小鹿茶几”,送给了她!她很吃惊:“这是你做的?”呵呵,她哪知道,我当过木匠!1979年我结婚时,大姨精心挑选了一套当时很精致的茶具赠我……
想想,与妈妈的亲戚们联系起来,还得感谢四姨葛崇敏:她于1975年去长春拜会了妈妈爸爸——堪称破冰之旅,暖春之行——让二十几年因为“政治原因”没有来往的亲戚们开始有了走动。哈哈,可是她去了那么几天,就把爸妈他们一个月的豆油和细粮吃光了!即使这样,妈妈也整天笑逐颜开,仍旧“待解放”的爸爸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美好的记忆被唤醒,内心充满了感激与怀念……我不由得看一看身旁专心鼓捣手机的唐,对她也有了感激,不由得冲她笑了笑,笑得她莫名其妙!
噢,车转弯了,“中国美术馆”直扑眼前!这里,太熟悉了,那时,在吉化集团工会负责职工美术书法摄影工作,虽然是文化文艺匮乏的年代,但这所中国最高艺术殿堂每年也还能举办几次(专题的)或美术、或书法、或摄影展览,而我们那样的大国企工会每每都能收到中国美协、书协、影协或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参观通知,因此我得以一次次率队来参观(后来当了一个副部长,来北京学习的机会就更多了)。1985年,全国“乐凯杯彩色摄影大赛”,我的摄影作品获了奖,第一次走进了这所最高艺术殿堂。
车接着向西,就上了“沙滩北街”,现在的“五四大街”。哦,“北大红楼”!北大图书馆曾占据北大红楼的整个一层,那时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由此说,二姨奶没准还跟李大钊共过事呢!再想想,爸爸在北大念书的时候,兴许也来过“红楼”。
车,走过一个斜巴油子弯就来到了“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刷一下映入了眼帘……想起来了,二姨爷常惠曾经在故宫博物院工作,76年第一次见他时,他还是鲁迅唯一一位还活着的同学呢,也因此,他是鲁迅纪念馆的顾问,他还跟毛主席做过同学,白色恐怖中他还营救过地下党员,让人无限敬佩!他保留着很多老北京的资料照片,他的书多得很,一排排一架子一架子的书都摞到了房顶——人说他,整个就是一个老北京资料库!那时候北京人艺拍什么话剧,都要到他这来查找资料。有一次,一个什么胡同要改名(摘牌),他还匆匆地“请”我去为他抢拍了“纪念照”!点滴之间,可见大师的精神和风范呐!……到故宫,自然要说到故宫角楼,每一次来这,都惦记跟华美的故宫角楼、婀娜的岸边垂柳与倒映在护城河中的倩影拍照。说起来,跟唐、唐的大哥唐石成、姐孙清和姐夫侯哲林以及姐的老婆婆……等等太多的人,都在这儿留下过记忆和影像!孙清的老婆婆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一天陪他们逛故宫,中午在故宫珠宝馆外的快餐店要吃面条——15块钱一碗,姐夫嫌贵,老人家马上冲儿子说:“这还贵吗,你这可是在皇宫里吃面条啊!”下半句估计要说“这可不是在早市地摊儿上!”老人家的豁达可见一斑。……还有值得一说的:长春21家的老邻居李效东,现在正在故宫博物院离退休工作处当处长呢,逢年过节,还不忘给我发条短信祝福一下!童年,黄金般的岁月,黄金般的情谊啊!我陪孙清来、陪笑笑乐乐来,都借过李效东的光——免票,免租解说器!二哥孙溪的光可就借大了:他领着法国佬,竟然从东华门开车直入进来,老外惊得目瞪口呆“这是皇宫啊!”
到“北海公园”了,自然想起儿子孙笑天,1984他三岁那年,我跟唐领着他在那“海上”泛舟,唱着“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面……”好不惬意!……1987年他刚上学就获得了“开门红”,那自然要犒赏,第二年暑假领他在园子里观四川自贡灯展,在“颠轿”前头,简直把他给乐颠馅了——就像他正得意洋洋地坐在颠轿上呢!呵呵,插上这幅照片吧(右图)……
到“西黄城根北街”了,记忆自然跑到了那一头——“西黄城根南街”,那里有灵境胡同,那里有石板房二条七号,那是孙家的老宅——我们的祖居啊,那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清明前,我还跟二哥孙溪去那儿寻根访祖来着,功夫不负,皆大欢喜,终于跟失去联系数十年的孙家长辈接上头,开始了沟通……
车辆太多,游人太多,103路,走走停停地到了“西什库大街”。哇,“北大一院”!又令我眼热,心跳:1995年的那个冬日,我与唐一次次陪患血癌的儿子到这儿来做放疗,经受核辐射。应该倒第二趟车的那段路,儿子为省钱不坐车,非说要锻炼自己走,哪想,因放疗体力不支滑倒在了落满清雪的路上,我们因此受到了大夫的猛烈批评……
转眼又到了“阜成门”……刚过华联商厦,就看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几个大字——鲜红鲜红,高高矗立——依然惊心!2010年8月,在这里陪护过二哥孙溪,他患冠心病第二次做心脏动脉支架手术,还签了“生死文书”。他受了苦,受了罪,更受到了死亡的威胁……想来,我们兄弟姐妹都该感激他,自然也要感谢大哥孙冈,他患了脑血栓:他们的患病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注意防范,而有可能避免重复走上那病痛之路!
到“天意市场”(北京相当知名的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孙李回国来都去过)了,每年的圣诞节或春节前都要到这来购物,买些喜庆的节日饰品回去,一是送人,二是自己用一点。其实,更让我感念的是:市场北面一墙之隔,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家属住宅大院,那时我在位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北京华世通公司上班,公司租的员工宿舍就在那里面,我跟同事尚泰丞、李军,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因此我的儿子孙笑天,我的大哥孙冈都来这住过;更值得记住的是:他们经常为我的病儿子分忧解难,1976年春天,李军还一定要请刚出院的儿子到天安门广场去放风筝,去放飞梦想,想那时,儿子该是怎样的快活啊……
车,说着就开到了甘家口大街,啊,看见“钓鱼台国宾馆”了!哈哈,1975年,我还曾在那里面主持过电视剧《蒋经国与章亚若》的首映式!那时,在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影视部工作,搞影视,太喜欢了,不可谓不踌躇满志,起五更爬半夜的工作(尽管半年不开工资),还要筹拍反映宋美龄一生的电视剧《美玲春秋》,只可惜,与那时的政治气候不符而最终下马,我为先期要拍的宣传片写的剧本《夙愿》也因此流产……讲到钓鱼台国宾馆,就不能不说说它那长长的院墙外头那一片银杏树林,院墙有多长,那林子就有多长,那可谓名副其实的北京新一景:秋阳下,金黄色的银杏落叶铺满了那一片林子的每一个角落,软软的,厚厚的,远看着那就是超大、超厚的金灿灿的绒地毯!徜徉其间照出的相来,更是漂亮,不知有多少新娘子(拍婚纱照)在这里留下了她们的倩影!
车向北一拐,就到了“二里沟”,在左手边可以看见“西苑饭店”了,19?年至19?年,二哥孙溪的公司曾在那院子里。那时孙溪从美国留学回来,短暂地在机械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的位置上停顿了一下,然后,好像是以跟何光远部长“三年君子协定”到期为由,要独立奋斗,于是就调到中汽华联汽车发展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了。他们公司租下了院子里那一整栋小黄楼,很气派,显见他当时的事业辉煌。想来,我跟孙武兄弟当年也都是借了他的势,才奋然一跃,“下海”来“逐梦”的,以致,有了那么多此时依旧在继续的故事……
车,向右拐上了“国家体院馆南路”,抬眼可见“北京动物园”了,呼一下想起了孙李兄弟和他的一家人:1997年香港回归的日子里,他们回来了,从加拿大多伦多(此时已在美国好莱坞影城–洛杉矶安家)。我们一家与二哥孙溪一家、大弟孙武一家陪同他们一家来逛动物园,自然这主要是为了他的5岁(1989年)就离开北京的女儿笑笑,和(1992年在加拿大出生)当时刚5岁儿子乐乐!想现在,笑笑都研究生毕业工作了,可我的耳旁还是那个北京小妞娇嗔的甜声呢,“三大爷,给我吐烟圈嘛!”现在笑笑的本事可是不得了啦:独自一人从加拿大温哥华调到美国加州(北部)工作来了,好像是还是做康复护理——一个伟大的职业——可以陪伴一个生命走完最后一程!她虽与在加州南部的父母相距7小时车程,但毕竟同在一国一洲(相当于同一个省),也算团聚了。乐乐呢,2010年也上大学了,让人叫绝,他居然以最佳成绩考入了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大学(位于加州中部与父母相距3.5小时车程)!前不久更有好消息传来:他第一学期的成绩全部为“A”,第二学期就当起了助教——独立完成老师交给的研究课题——这下,让曾读到博士后的老爸孙李无比感叹了:“我都自愧不如啊”——老爸的话语间饱含着欣慰与自豪!而小乐乐更让我这个爱游泳的三大爷引为自豪的是,他游泳极棒,200仰泳还拿过美国加州少年冠军呢——他用实力证明:亚洲人、黄种人、中国人——很行!一双儿女的成就,足见老弟孙李与弟妹哈晓宁所付出的心血了!孙李1988年出国,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回来过一次,2004年独自回来过一次,2010又举家回来一次,平均7年与我们有一次团聚——那又是一段段何等欢快的日子啊!孙李现在已经是美国名人了——这是我们孙家这个大家庭的骄傲!此时,我还想说(兄弟姊妹们也公认):妈妈在北京住在孙李家里的那几年、是我们失去爸爸以后妈妈感到最幸福的一段岁月……
堵车,堵得厉害,车,在缓缓爬行,赛过蜗牛……
这使我又看清楚了动物园对面的景物。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猿研究所”“北京天文馆”!哈哈,这里,留下过我跟唐很多足迹,领着我们的儿子孙笑天来过几次,领着姜乃嘉小胖子(张岩的女儿)来过两次,领着孙溪的老儿子李星翰来过两次!星翰小侄哪都好,就是瘦,前年夏天,加上苦夏——瘦得让人担心!那一次夫人唐,领着姜乃嘉小胖子,李星翰“小瘦子”,还有孙溪的老岳母曹素荣董事长堂妹曹静的女儿一起来这参观,四个人走在前面,我跟后面偷拍了一张照片,回头一瞧,太有趣了——从高到低,从胖到瘦——降B排列!想着更可乐:三个孩子,竟然是三代人!这个星翰小侄啊——1999年出生的小兔子——别看瘦,却聪明绝顶,这两个馆里的恐龙的故事,星座的奥秘,等等,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讲给我!这会儿,他正在美国加州“留学”呢,去年走时才10岁,后生可畏,前途不可限量啊!只是,在美国踢足球受了伤,造成骨裂,拄起了大拐!美国人拿这不当回事,要是在中国,大人们还不得心疼坏了!下个月,小星翰就要回国了,没准儿啊,也变成一个小胖子了呢!不过,这恐怕是梦中的情形,哈哈!
得,该下车了。
这一段路程,这一段回顾,这一段温馨与欢快啊——这个103路电车,坐得值!
……
刚看了一段孙李发给我们的《好消息》突然来了雅兴,开始写这篇随笔……
各位,看了我这篇,可别忘了去看看孙李兄弟用电子邮件发给我们的《好消息》,的确让人受益!在此一并谢谢孙李:你让我的心灵愉悦并得到了安慰!
哈哈,各位这会儿可能要见笑了,你哪里是坐船,这不全是坐车嘛!不觉已经是5月3日凌晨了,太晚了,下一段“皇家御河游”回头再写吧。先把这部分文字连同几张照片与各位分享一下,诚望各位就涉及各自有失偏颇的地方予以订正。
先谢了!
祝好!
孙军
实在是精彩!
对我是上了一堂课,或者说是一次基本教育。
这里的历史资料太珍贵了。这回这里是有点资料库的意思了。
我就纳闷,那些名字,时间三哥你是怎么记得下来的?
没有看到照片,是否上传有障碍?别忘了,不要用中文给照片文件起名,用拼音可以。若有问题及时告诉我。
再一次谢谢,并祝贺这么好的写作!
好嘛,孙李馆长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
感动,感慨!
很欣赏“资料库”这种说法。其实,最初我就想孙李兄弟创办的这个“网上孙家”具有非凡意义,具有现实作用。大家向这传东西,上这写东西,到这找东西,使它成为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资料库”、“档案馆”,这不仅对我们也同样有益于后人……
你问起我为什么能记得那么清,那些人,那些事,我想,还是因为他们帮过我,有恩于我,所以无法忘却。
讲起传照片,的确有障碍:在另外地方写好文插好照片了,到这一粘贴,照片没了!于是,我在这个园地写,中间插照片,结果不但照片没插上,文字也没了!孙李馆长,这里能实现一边写文章、一边往文章中插照片吗?若能,可以图文相间,图文并茂,多好!我的书稿都是用Word编辑的,已经做到了图文相间。
再次感谢你的点评!
关于如何‘图文并茂’,请参考http://35.85.112.236/?p=836。
三叔真给力!!写这么好的文章!一口气读完仍然沉浸那一幕幕生动的情景中。也得谢谢老叔!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呵呵!!
二叔! 我从三叔的文章中才得知前段时间你刚做了手术。恢复的怎么样了?你一定会早日康复的!!我们都为你祈祷!
谢谢小荧的夸奖!
我特赞同你的说法,“谢谢老叔……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平台!”由此,我们都要好好地利用噢!
你提到二叔的病,也许我的“前不久”的模糊让你担忧了,所以我马上改明确了(见文章)。其实这是去年8月的事。由此,倒让我想到,你老叔说的“资料馆”一说,叫资料,就更要强调准确。这点也要谢谢你,给了我提示。
顺祝小海宝健康成长!
嗯!二叔没大碍就好啦!
三叔也得多辛苦,多为我们写好文章,给“网上孙家”添色!
好,我当不负期望。
让我们一起来耕耘、来繁荣我们共同的家园!